5.17電信日,辰安科技獲人民郵電報電信專題報道!
2024年5月17日為世界電信日,辰安科技獲人民郵電報電信專題報道!在本篇報道中,突出展示了辰安科技在城市安全、應急管理、消費者業務等多方面的實力,展現了中國電信控股的公共安全領域高科技企業的風采。
文中寫道:“辰安科技充分發揮在數據能力、核心算法能力、行業經驗以及平臺整合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向國內外用戶提供城市安全、應急管理、消費者業務、裝備與消防、海外公共安全、安全文教等領域的成熟應用與產品服務。”原文如下:
守土 :安全護航新發展格局
? ? ? 保障新質生產力健康發展,高水平安全能力是前提和基礎。中國電信積極布局虛擬數字空間和真實物理世界的全方位安全能力建設,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 ? ? 在虛擬數字空間的安全底座建設方面,中國電信于2021年成立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著力提升維護網信安全的核心能力,采用獨有發展模式,依托云網數據資源稟賦,構建“可測、可知、可防、可控”的“四可”自研安全能力體系,聚焦核心技術攻關,推進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真正把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 ? ? 作為維護網信安全的國家隊、主力軍,中國電信持續構建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健全云網邊端一體化安全能力,部署獨特的網絡安全能力,打造端到端、全程全網縱深防御的安全基礎設施,構建了覆蓋“云、網、邊、端、數”的一體化縱深安全防護產品和服務體系。目前中國電信安全能力池覆蓋31個省(區、市)的150個重點城市,DDoS攻擊防護能力超10Tbps,市場份額保持國內第一,入選國資委《中央企業重大科技成果摘要》及Gartner全球頭部服務商選擇清單。建成全網一體化安全數據中心和態勢感知系統,初步建成安全中臺能力,顯著提升安全事件的檢測、分析、處置能力。云脈SASE零信任產品獲信通院首批零信任應用成熟度及能力成熟度雙卓越級認證。電信安全公司曾先后8次獲得省部級獎項,躋身國內網絡安全企業第一陣營,目前已為政務、金融、能源、衛健、教育等行業超10萬客戶提供全面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能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 ? ? 在真實物理世界的安全底座能力建設方面,中國電信控股公共安全領域高科技上市企業——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在數據能力、核心算法能力、行業經驗以及平臺整合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向國內外用戶提供城市安全、應急管理、消費者業務、裝備與消防、海外公共安全、安全文教等領域的成熟應用與產品服務。在城市安全方面,辰安科技在安徽全省16個城市開展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了“1+16”個監測中心,打造了“安徽樣板”。在應急管理方面,辰安科技為各級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提供多災種、多場景、全流程、全方位的應急管理服務,開創了公共安全應急平臺業務的先河,為300余個地市及區縣應急管理部門提供了設計規劃、平臺建設以及各類增值服務。在消費者業務方面,辰安科技加強與中國電信的業務協同,以“AI+IoT+安全”智能范式搭建“公共安全衛士”產品體系,AIoT全網在線用戶突破百萬,已成為國內覆蓋范圍最廣、終端用戶數量最多的在線監測運營平臺之一。
? ? ? 以城市安全高地為基,辰安科技探索出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公共安全衛士產品體系、韌性城市新范式等多項智慧安全城市專項解決方案,城市生命線、城市綜合風險監測預警項目在全國“多點開花”,持續打造我國城市安全建設新高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專業化、智能化水平。在成都,“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搭建織密“1”張感知網、繪制“1”張全景圖、完善功能數據標準“3”大體系、共創“N”個智慧應用場景的總體框架,構建了“能監測、會預警、快處置”的綜合監測預警體系,打造了城市安全治理的“成都模式”。
? ? ? 此外,辰安科技以AI、大數據及相關軟硬件核心技術為牽引,不斷提升公共安全服務水平,著手積極布局擁有自主產權的安全傳感芯片,切實解決核心器件“卡脖子”問題。全面開展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與應用研究,聯合中電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公共安全行業大模型,促進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 ? ? 聚合虛擬數字空間和現實物理世界的全方面安全,中國電信以打造安全型企業為目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立足自主可控,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在天地融合網絡安全、遞歸域名解析安全、互聯網態勢感知、國產密碼算法、可信通信等領域,承擔多項科技部、國資委、工信部等國家/部委級研發項目;參與云網基礎設施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CNIS)的規劃、研究、應用等工作。中國電信安全公司率先發布了“阡陌數聚”國內共建安全大模型高質量數據集,推出“見微”安全大模型、抗量子計算安全網關、云脈SASE零信任安全接入產品、“云堤”托管服務平臺等。
? ? ? 截至目前,中國電信安全公司累計申請發明專利264件、PCT國際專利17件,獲授權發明專利73件;參與數十項國家/行業/團體標準編制,目前已發布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2項、團體標準3項;獲得軟件著作權80余項、企業資質30余項、產品資質30余項;“分布式近源DDoS防護系統”獲世界互聯網大會優秀成果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