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頻發如何解?辰安科技有方案

2024-01-16

寒風料峭,低溫持續。眼下正值凜冬時節,圍爐煮茶、燒炭取暖等室內取暖活動盛行,群眾用煤、用碳行為大幅增多,為 “一氧化碳”這一危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入冬以來,各地傳來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為人們重重敲響安全警鐘。


2024年1月6日,陜西省定邊縣一住戶發生煤炭爐取暖中毒,致4人死亡;2023年12月22日,河南安陽縣白璧鎮一家餐館內發生悲劇,6名男子在吃火鍋過程中一氧化碳中毒,致3死3傷;2023年11月25日,浙江杭州錢塘區下沙街道某小區一房屋內,4人因一氧化碳中毒,致2死2傷……


一氧化碳化身冬季“隱形殺手” 引關注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高發季節,在寒冷的北方地區尤甚。


室內取暖是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常見場景。在生產和生活環境中,倘若通風不良或是含碳物質燃燒不完全,便會產生一氧化碳,經呼吸道吸入即可引起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無刺激性氣體。與氧氣相比,其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更高。因此,當人體吸入一氧化碳之后,會使血紅蛋白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導致人體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逾6000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其中死亡200余人,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各地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從嚴、從細、從實、從快落實好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各項要求和措施。同時廣泛利用廣播、電視、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介持續加大宣傳警示力度,鼓勵引導居民采用電熱板、空調等方式取暖,提倡居民安裝使用一氧化碳報警器,旨在進一步加強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確保人民群眾安全過冬。


打造全鏈條產品? 五道“安全盾”保駕護航


面向國家重大安全需求,聚焦居民用氣安全,辰安科技依托多年技術積淀,經過不斷迭代與探索,創新打造“一氧化碳探測設備+一氧化碳監測云服務+7*24小時監測值守”系統化產品,形成全鏈條、一體化、協同高效的一氧化碳安全管理和風險防控新模式,以更加科學、安全的手段實現對一氧化碳的實時監測、及時報警和快速處置。


該產品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以可靠感知、穩定傳輸、實時云端監測、完善的一站式服務體系、安全教育的“組合拳”,構建一氧化碳安全監測報警五道安全盾,為居民使用一氧化碳形成多級安全防護。


第一道安全盾:可靠的感知終端和數據采集能力,提供精準數據基礎,感知+處置組成的感知聯處系統,構建一氧化碳氣體濃度超標現場安全防控保障機制。


第二道安全盾:多級聯動的云端智能,形成遠程安全保障機制。


第三道安全盾:設備生命周期在線管理和安全知識在線推送,讓被動式無意識安全監管變為主動式智能安全監管。


第四道安全盾:通過對每個用戶的戶內環境數據分析,讓隱性的安全問題顯性化,讓用戶對身邊一氧化碳安全狀態更加了解,及時報警、提前處置,讓生產生活更安全。云端安全分析決策模型,為一氧化碳安全監測、區域安全監管、政府決策分析,提供多層次多維度數據應用依據。


第五道安全盾:一站式服務,從設備購買到設備安裝、使用,再到運維監管,讓用戶安全無憂。


創新技術深耕 助力燃氣安全數智化升級


一直以來,辰安科技高度重視燃氣安全運行,多年來持續開展橫向與縱向技術深耕,不斷取得重大進步和突破。


在硬件設備技術方面,為透徹感知城市燃氣的安全運行狀況,研發布設物聯網監測設備可燃氣體探測器等,同時積極解決“卡脖子”技術,布局有自主產權的安全傳感芯片。


在燃氣泄漏監測報警方面,積極研發真假警判斷算法,引入更多特征參數,構建以燃氣編碼序列為單位的監測報警數據的合規查詢表,提高對高風險因素(人、物、事、時間、地點等)掌控的精度、粒度,降低誤報率,有效改善現有技術難題,為事故全流程提供專業分析能力,有效提升系統智能化水平。


近兩年,團隊將積淀多年的城市生命線地下空間燃氣管網安全技術成功應用至地上空間工商、民用燃氣用戶終端領域。特別在一氧化碳監測方面擁有成熟應用產品,在天然氣、液化氣領域也有諸多科技創新成果和實踐應用案例。


2022年,辰安科技依托中國電信“云網安”智慧能力,利用已有燃氣相關核心技術,聯合打造了燃氣安全監測報警產品“燃氣衛士”。目前,該產品已在全國近30個省份上線,服務逾40個城市,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和口碑,精準有效防范化解燃氣安全風險,進一步織密了城鎮燃氣安全“防護網”。


時下,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基座的數字時代已至,為智慧燃氣發展提供了豐沃土壤,燃氣行業迎來嶄新變革與挑戰。身處數字化浪潮中,辰安科技始終不忘央企擔當,以前瞻性思維領先布局創新產品和系統化解決方案,助力燃氣安全行業數字化、智慧化創新升級,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創燃氣行業智慧發展新局面。


相關新聞